書歸正傳,接演前文。
企業(yè)與人才之間的矛盾應該如何解決成都平面設計技校哪個好?這個問題恐怕只能去問市場。依靠自學之后的套路和素材堆砌手法出道的設計師,在短期內非常容易遇到瓶頸,這不僅是業(yè)內人士的共識,也是很多企業(yè)不斷招聘設計師的終極原因。
分科教學的人才適應性討論關于自學設計的弊端在上一回中說的比較詳細,比較顯著的特點是快速和極致細化的分科,這樣的設計師在新時代的大環(huán)境下更容易找到工作,但是職業(yè)生涯及其短暫。
平面設計分科教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業(yè)屬性問題導致的。很多的甲方企業(yè)會根據自身的業(yè)務狀況對設計師提出對應的要求,比如網頁開發(fā)公司需要的是web前端設計師,以實物產品輸出的公司他們需要的是包裝設計師,以電子商務為主要業(yè)務的公司則需要更多的美工和前端設計師,以界面設計為主營業(yè)務的公司對UI設計師的需求可能又有較大占比等。
這些崗位相對于傳統(tǒng)的、綜合性較強的平面設計師,在水平、職業(yè)方向、能力要求等各方面和真正的平面設計師都是有所出入、有所差異的。在分科教學之后,由于培訓時間短,針對性和目的性太強,培訓機構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去搭建學員的設計知識體系,學員也沒有足夠多的經歷去應付學科周邊延伸,很多的學生為了能在短期內實現上崗就業(yè),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有意識的屏蔽設計周邊的一些有效信息,這種教法和學法直接導致了學員專業(yè)深度太淺,專業(yè)寬度太窄,專業(yè)能力單一,知識架構不完整。這些都是導致他們的工作能力快速下降,轉行困難的重要因素。但這只是一方面,他們在對設計的理解能力和整合能力(以設計邏輯和設計原理為基礎的能力)才是他們在二次就業(yè)中最大的問題,這也是導致他們快速進入職業(yè)發(fā)展瓶頸的關鍵因素。
總而言之,以更加狹窄的、極度細化的??平逃J剑涍^短期的職業(yè)技能培訓、或者自學、或者上網課等方式來學習平面設計,確實可以在短期內實現設計師的夢,但是在這種普遍重效益與重技能的培養(yǎng)模式下出來的設計師,其適應性不佳。很多的行業(yè)內人士由于本身基本功不扎實,在做到一段時間、遇到瓶頸的時候,他們往往尋求放棄設計師崗位,改弦更張,并以“設計師就是吃青春飯的崗位”為借口轉行。
然而,在市場大潮中,很多的科班生由于缺乏市場實戰(zhàn)經驗,高校科班教育滯后性、教學與市場距離太遠等因素,他們畢業(yè)后比不過培訓機構的學生的現象也比比皆是,但是培訓機構的學生流動性又非常大這個問題,市場并沒有在深層次上得以解決,很多的科班設計師的生存問題依舊嚴峻,企業(yè)不得不使出高薪招聘的絕招來面對人才流失問題,這其中的原因除了人才適應性問題之外,恐怕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年輕人逃不出“消費主義陷阱”社會進步總是泥沙俱下,進步的不僅僅是正向物質與精神,很多負面的東西也隨之爆發(fā)。在短平快模式下的人才梯隊總是難以逃脫“消費主義陷阱”的魔掌,新生代的設計師同樣需要面對這樣的問題。
同事買了新衣服,自己也想買,同事有了新包包,自己也應該有,同事有了心愛的車,自己也應該有。這種攀比心理在設計師群體中同樣存在,大家都是設計師,為什么你就混的比我好。這種自身焦慮加上社會有意識的文化渲染和宣傳教育,比如30歲之前不能買車買房就不算成功,30歲之前不能擁有愛情就是混的不好成都平面設計技校哪個好?種種焦慮在物質上和精神上不斷折磨著設計江湖上的那些小白。陷阱就這樣為設計師朋友挖好了,就等著你往里面跳。跳的途徑基本就是“透支”這一條,比如花唄、信用卡、各種網貸平臺等等。
很多的設計師在入行之前想著做設計是一件很酷很輕松的事情,等到入行之后才明白不僅一點都不輕松,還有很多的加班,想要在設計行業(y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財務自由是很艱難的。那想要實現財務自由,避免深陷各類消費陷阱,他們能做的要么是跳槽,要么是轉行,要么是再次進修,要么是人間蒸發(fā),從此與各類信用借貸機構結下不共戴天之仇。
企業(yè)如何面對人才危機成都平面設計技校哪個好?由此導致的人才斷層,人才不穩(wěn)定,人才適應性低下等各種問題,企業(yè)能做什么?能怎么做?高薪招聘可能是必要手段,但是高薪不見得能讓設計師長久的做下去,因為有一大部分設計師在工作過程中的瓶頸問題并不是高薪能夠解決的。企業(yè)招人的路究竟應該怎么走?
在成都,“迭火視覺”就專門為在職設計師提供了專業(yè)的進修平臺。他們將十幾年的平面設計經營歷程與實際工作結合,聘請高校教師和資深設計師,成立了不僅有實戰(zhàn)經驗又具備精深學科知識的教師隊伍,在培養(yǎng)方面尤其注重學員設計邏輯方面的訓練,這些學員經過幾個月的培養(yǎng)和訓練,回到企業(yè)中后,在很大程度上不僅能勝任難度更高的設計工作,也能拿到高薪,也能更長久的在企業(yè)中發(fā)揮應有的價值。
據我了解,成都得火視覺已經和成都40余家文化經營類企業(yè)簽定合約,將在2020年下半年為他們輸送大約100名平面設計師。這種深度定制化培養(yǎng)方式不僅在短時間內解決了企業(yè)在平面設計師人才方面的用人需求,免除了企業(yè)招人養(yǎng)人的風險,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yè)對新人的培養(yǎng)成本。畢竟這種集訓方式幾乎在所有的企業(yè)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只能依托迭火視覺這樣的第三方平臺來完成。
第三方培訓機構雨后春筍這樣的培訓機構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并且是有一定的歷史和規(guī)模,辦學方式各有千秋而已,但是在一開始階段,很多的培訓機構僅僅是看中了行業(yè)風口才成立的培訓機構,他們并不具備真正的辦學能力和水平,幾乎不注重學員在邏輯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他們更多是將軟件運用放在第一位,很多學生也逆來順受,將學習軟件作為學習目的,錯誤的認為學會了軟件就等于學會了設計。
事實上,學設計和學駕駛是一樣的,你學了C1駕照,很多小型車都能開,但是超過限制的就開不了,這不僅是技術上的硬標準,也是安全方面的硬標準。設計師也是同樣的道理,你擁有了某一個軟件的操作技能,你具備的并不是板式、構成、色彩、空間、明暗等能力。你做出來的作品不一定能換錢,設計在專業(yè)領域里,和軟件有必然關聯,但是能夠左右設計水平的東西并不是軟件。
這里所說的某些以技能為主的培訓機構有一大批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追求極致分科教學的那些培訓機構。這種培訓機構幾乎不開設審美、邏輯、哲學、設計文學相關的課程,這就導致了上文中的那種能快速找到工作,但是適應能力差,職業(yè)生涯短的問題。原因就在于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以技能為主導,將軟件作為學習目的。
設計師的培訓市場應該怎樣發(fā)展?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在社會進步中,各種問題都是需要慢慢摸索實踐的,任何問題不可能一開始就有成熟的解決辦法,平面設計這個充滿了高度定制化的行業(yè)更是如此。鄙人認為,平面設計師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注重技能培養(yǎng),更應該探尋支撐技術進步背后的邏輯與原理。因為有了成體系的設計知識和設計邏輯,加上正確的設計原理,技法自然就能夠得到對應提升。畢竟這二者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理論用于指導實踐,實踐又反過來豐富理論。用一條腿走路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想要提升設計邏輯,成體系的學習設計知識,談何容易,在商業(yè)高度繁榮的當下,市場對設計師的工作效率要求越來越高,設計之路勢必存在另外的其他途徑。再者,以技能提升為主的培訓機構已經很難再度創(chuàng)新,在信息化高度發(fā)達的今天,軟件更多的是在固有邏輯基礎上進行升級,而不是編寫新的軟件進行替代,即便是有新軟件誕生,也是在某個領域或某個功能特別突出方面做文章,并且智能化的工具越來越多,很多操作只需要按照說明書或很簡單的官方教程就能學會。
那種以極端細化的分科教學方式生存的培訓機構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漸萎縮,電子化與信息化集合的大數據時代已經悄然取代了很多的培訓機構和職業(yè)設計師,尤其是之前提到過的素材供應商的繁榮景象,似乎就是為了取代職業(yè)設計師而誕生的。被社會淘汰和分流的設計師究竟如何才能重整旗鼓,突出重圍,再創(chuàng)江湖雄風?
欲知后事如何,敬請期待下回分解!
漫談平面設計史,第一回成都平面設計技校哪個好:探索藝術崎嶇道路,追尋平面設計本源
平面設計漫談,第二回成都平面設計技校哪個好:設計江湖風云突變,神兵利器相繼問世
平面設計漫談第三回:軟件玩家招搖過市,傳統(tǒng)地位少吉多兇?
平面設計漫談第四回:武功秘籍遍地開花,素材大咖百家爭鳴
平面設計漫談第五回:設計江湖山頭林立,教育機構搶人大戰(zhàn)
平面設計漫談第六回:改革春風一日千里,線上課程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