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光正百工技校在成都哪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亞太地區(qū)手工藝大師
國家級高技能人才領軍人物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東陽木雕是中國民間雕刻藝術之一,因產于浙江東陽而得名,東陽木雕與青田石雕、黃楊木雕并稱為“浙江三雕”。東陽木雕技藝精湛、歷史源遠流長,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在北京故宮及蘇、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東陽木雕留世。作為東陽木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先生,曾多次參加全國、國際性大展并獲大獎,贏得國內外贊譽,不少佳作被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臺灣南園及知名人士收藏,被工藝美術行家們稱之為“國之瑰寶”。日前,《龍》雜志總編輯賈正就大家關心的一些問題專程采訪了陸光正先生,以饗讀者。
一九四五年四月出生于浙江省東陽市的陸光正,十三歲開始學習雕刻,師從著名藝人樓水明,從藝六十多年來,創(chuàng)作出五百多件藝術珍品。一九七四年創(chuàng)作的木雕掛屏《松鶴同春》、《百鳥朝鳳》陳列于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百工技校在成都哪里;一九九七年創(chuàng)作的落地屏風《航歸》被浙江省人民政府選為香港回歸禮品贈送給香港特區(qū)政府;二〇〇五年創(chuàng)作的大型木雕壁掛《錦繡西湖》被選為人民大會堂浙江廳主背景;二〇一四年為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APEC會議主會場集賢廳設計制作主背景木雕和《燕京八景》條屏組雕;二〇一五年為G20杭州峰會主會場設計創(chuàng)作主背景木雕《錦繡中華》和會場組雕《中華二十景》等;二〇一八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會場的木雕裝飾工程“錦繡中華”贏得了海內外廣泛地贊譽和褒獎。
為陸光正先生速寫 繪畫 :賈正
賈正:陸老您好百工技校在成都哪里!在當代,說起東陽木雕的傳承與振興,就離不開您陸光正的名字。您是新中國的首批工藝美術大師,是中國木雕界的領軍人物。從最初的小學徒到現在的工藝美術大師,您是如何踏入木雕行業(yè)并努力拼搏了六十多年的百工技校在成都哪里?
陸光正:首先感謝《龍》雜志關注東陽木雕文化傳承問題。我走向木雕這條道路原因十分偶然。我家里沒有人從事木雕行業(yè),不是木雕世家。父親是一位裁縫師傅,天天和布料打交道,母親在家里料理家務。小時候雖然在學校、祠堂等常見到木雕,也知道木雕好看,但沒有去追求雕刻這方面,反而更喜歡音樂和繪畫,尤其是音樂。東陽婺劇、吹笛子、拉京胡等裝滿了我小時候的夢想,當時經常會寫一些小的曲譜,向往著以后能當一名音樂家。有一次老師帶我們去東陽市文化館、中學參觀,當時感覺搞音樂一定需要高水平的老師去教,但我是在山溝里念書根本辦不到,覺得在音樂方面發(fā)展根本沒有希望,就下決心學習繪畫,研究雕塑。由于經常在村里畫一些宣傳壁畫,鄉(xiāng)長十分看好我,說東陽要開木雕學校,建議我去參加考試學木雕。剛好跟我的愛好契合,便報名考試,結果成功考取。當時上木雕技校比上大學更讓人羨慕,普通上班族月薪三十元,我小小年紀每月就有九元補貼,還能轉成城鎮(zhèn)戶口吃商品糧。
學習兩年后,我進入東陽木雕廠,領導很重視,把我作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師傅要求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下定決心,要把技藝學精。十五六歲的孩子,貪玩好動,工作之外,各類活動又多,要靜下心來鉆研業(yè)務并不容易,總感覺沒時間,可是不學習又怎么提高呢?我就給自己定了個規(guī)矩:每天晚上十點開始學習,學到十二點。白天工作晚上學習,這樣連軸轉,很快就吃不消了。有時候累癱在床上,聽到木樓梯“咚咚”響起,那是師傅上樓來檢查了,我馬上彈起來,振作精神繼續(xù)畫。
“把技藝學精”的信念始終支配著我,但自己玩心還是沒法完全收住,怎么辦?為了堅定信念,我用小刀割破食指,用鮮血在白紙上寫了四個大字:“爭取第一”。我把“血書”掛在蚊帳后面,每次躺下都能看到,為了“爭取第一”,就要拼命苦學。這四個字起初是紅色的,后來變成紫黑色,到了春天空氣潮濕,血字長毛后又變成白色。“血字”激勵了我好幾年,功夫不負有心人,漸漸的,我能把整本畫冊完整地背下來,在白描、勾線上狠下苦功,任何東西隨手就能畫出來。出門看到一座山,就忍不住想畫到紙上;坐火車從來不閑著,看到什么就畫什么,記錄乘客的形體、動作……就這樣日復一日地畫,全都印在腦子里,后來,我創(chuàng)作基本不需要再翻閱資料了。從寫血書到有所成,靠的是不斷實踐和積累。不實踐是不行的,再聰明、再有天賦也不行,實踐多了才能有硬功夫,才能有創(chuàng)造力。
從上技校開始,國家在我身上沒少下血本,是國家培養(yǎng)了我。感謝國家的培養(yǎng),感謝國家對工藝美術的重視。我在三十、四十多年以前就已經走遍全世界了,國家派我們出去學習,通過對國外文化和技術的了解消化,對我們東陽木雕的創(chuàng)新、設計等各方面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陸光正先生東陽木雕作品《松鶴同春》
賈正:據說東陽木雕始于唐代,發(fā)展于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近年來,中國各大博物館和APEC會議會場、G20峰會會場、金磚會議會場、“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會場等等,每一個重大主場外交活動場館都有東陽木雕的大幅呈現。東陽木雕為什么能夠被譽為“國之瑰寶”?
陸光正:首先,東陽木雕歷史輝煌,題材提取于世間萬象,創(chuàng)造出絢麗多彩的建筑裝飾、家具陳設和宗教用品,我剛入行時老前輩跟我說,清代有四百多名東陽木雕匠人進京修建故宮,作品涉及宮殿、龍椅、擺設等。后來,我有機會到故宮查閱資料,雖然總人數存疑,但確定有幾十位東陽木雕高手在故宮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第二,東陽木雕以構圖飽滿大氣、層次豐富細膩、圖像寫實傳神、做工精雕細刻、清秀典雅耐看、欣賞與實用完美結合的藝術風格在中國木雕界獨樹一幟。第三,東陽木雕能夠隨著時代發(fā)展和風尚變化與時俱進,在繼承和創(chuàng)新中不斷發(fā)展,引領了中國木雕潮流,極大地提升了東陽木雕的知名度和享譽度,成為了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民間工藝之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名片。
賈正:新中國成立初期,東陽木雕由于格調高雅,手藝精湛,頻頻亮相國內外重要場所。雖然銷量大,但當時的東陽木雕始終存在一個重大缺陷,尺寸超過兩米必定開裂、斷損。當時業(yè)界流傳了這么一句話,東陽木雕只能作為“雕蟲小技”。您如何讓東陽木雕從“雕蟲小技”成為現在的大國名片?
陸光正:一九八〇年東陽木雕總廠接下了新加坡一家酒店的木雕裝飾工程,我組織了十幾位同行設計制作了十二塊長十二米,寬一點二米的掛屏,被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譽為新加坡至今最好的建筑木雕裝飾,使東陽木雕再度轟動了海外。但不久,由于氣候等問題許多大件作品發(fā)生了開裂,東陽木雕的聲譽面臨挑戰(zhàn)。因為之前東陽木雕受到了極高的關注,所以開裂的問題一出現立即在業(yè)內掀起軒然大波,認為大型作品木雕不能做,木雕做不了壁畫,木雕有短板等等,各種質疑不絕于耳。我當時壓力巨大,就下決心一定要解決這個困擾東陽木雕千百年的問題。有一次我看到工人們將一座屏風折疊起來準備裝箱,這給我極大的啟發(fā)。過去的東陽木雕都是在一塊板上雕刻,我就嘗試化整為零最后再組裝,經過多年無數次的實驗,終于找到了解決的途徑,將圖像根據構圖分成若干個單元,每個單元采用獨立的板材,板塊之間留有空隙防止熱脹冷縮。我把這項新工藝稱之為多層疊雕。這種工藝不是簡單的圖案堆積疊加,既要考慮畫面的布局又要考慮牢固程度。二〇〇一年杭州市要重建雷峰塔,我用多層疊雕技術做了六面大型壁掛,十幾年過去了依然完好如初,沒有出現一道裂痕,此后又在杭州樓外樓、人民大會堂、中國財稅博物館等地方創(chuàng)作了很多大型木雕作品,東陽木雕再也不是“雕蟲小技”了。
賈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數次強調“創(chuàng)新”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和發(fā)展的重要作用?!白兏飫?chuàng)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的根本動力。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chuàng)新,誰就會落后于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蹦绾卫斫鈩?chuàng)新在傳統(tǒng)文化及傳統(tǒng)民間工藝領域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
陸光正:傳統(tǒng)手工藝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瑰寶,是過去時代流傳下來的歷史財富,它蓄積了不同歷史時代的精粹,保留了最濃縮的民族特色,是民族歷史的活態(tài)傳承,是民族靈魂的一部分, 是現代藝術設計的源泉。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現代設計觀念的普及、生活狀況的改變,這些因素影響了傳統(tǒng)手工藝的生存和發(fā)展模式。傳統(tǒng)手工藝不能坐以待斃,逐漸消亡,而是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沒有創(chuàng)新就死路一條,不能吃老本。需要將老一輩留存下來的技藝優(yōu)勢運用于新時代,創(chuàng)造出適合新時代、新形勢,符合市場審美潮流的藝術表現形式。要將傳統(tǒng)手工藝人納入創(chuàng)新體系,提升傳統(tǒng)手工藝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要從手工藝文化中攝取靈感,為開發(fā)設計衍生品提供創(chuàng)意。要提高人們對傳統(tǒng)手工藝文化的認知度,培育市場。
賈正:現代化進程的提速,對傳統(tǒng)工藝美術帶來了致命沖擊,為什么東陽木雕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發(fā)展趨勢卻越來越好?
陸光正:近現代以來,全國各地幾十個各領風騷的中國木雕流派潮起潮落,到今天,只剩下東陽木雕等屈指可數的三五個流派青春還在。東陽木雕能有今天的輝煌,固然是一代又一代自強不息的東陽木雕藝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東陽“三鄉(xiāng)一城”文化的體現。東陽位于浙江中部,隸屬金華地級市,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捌呱蕉环痔铩?,田地少,農業(yè)生產艱辛,這逼促東陽人歷來重視教育和手藝,“崇文重教,精工善藝”,木工、泥瓦、油漆……東陽高水平匠人遍布全國,被稱為“百工之鄉(xiāng)”。如今的東陽集教育之鄉(xiāng)、建筑之鄉(xiāng)、工藝美術之鄉(xiāng)和文化影視名城于一身。在工藝美術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是木雕,人數多,產業(yè)大,被世界手工藝理事會評選為“世界木雕之都”。基于規(guī)模宏大的木雕加工、展示、銷售基地,得天獨厚的區(qū)位交通,商賈云集的行業(yè)盛會,使東陽木雕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發(fā)展。
賈正:在您拿起刻刀的六十多年里,經歷了東陽木雕的時代變遷與沉浮。在您的帶領下,東陽木雕從出口創(chuàng)匯七、八百萬元的小工藝,發(fā)展成為年產值近二百億元的大產業(yè)。您是如何引領東陽木雕迎來新時代的輝煌?
陸光正:東陽木雕廠早期有六百多人,我當廠長時,發(fā)展到了一千七百多人。當時主要依靠出口,出口到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價格比內銷翻七至八倍,廠子紅紅火火,是創(chuàng)匯大戶。改革開放后,大量外商涌入,他們發(fā)現了巨大的中間價差,便開出優(yōu)厚條件“挖人”,在華直接設廠生產。我們原有的出口模式遭到嚴重沖擊,廠子經營陷入困境。如何走出困境?唯有創(chuàng)新。我們提出,木雕要跟現代建筑、現代裝飾和現代家具陳設相結合,逐步打開國內市場。東陽木雕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是首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非遺,不能為了傳承而傳承,必須尊重市場規(guī)律,在市場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傳承。東陽木雕能夠再次輝煌主要是在創(chuàng)新中傳承,一手開拓市場,一手培養(yǎng)人才。東陽木雕當前的總體態(tài)勢較好,領先于國內同行,但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挖。
陸光正先生東陽木雕作品《取經》
賈正:作為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東陽木雕,目前存在的困難是什么?
陸光正:歷史上,大到皇宮廟宇,小到本地民居,東陽木雕無處不在,大戶人家嫁女兒“十里紅妝”,普通家庭嫁女兒“一里紅妝”。改革開放初期,東陽木雕出口興旺,但那個時代的消費者老了,年輕一代不感興趣,怎么辦?今時不同往日,我們面前的困難還很多也很艱巨,比較典型的是木雕從業(yè)群體在漸進式萎縮,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精品相對稀缺,行業(yè)整體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夠強大。任何承載著實用功能的藝術品,在不同的時期都有自己的特色,漢代的時候有漢代風格,隋唐的時候有隋唐的風格,所以每一代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新的歷史階段下,我們應該創(chuàng)造出讓人民群眾認可,讓人民群眾喜歡,并在新時代生活中發(fā)揮實際作用的藝術作品。所以要堅持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只有創(chuàng)新才會有市場,我們既要繼承傳統(tǒng),要把好的東西繼承下來,但更重要的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現在我主要有兩個方面工作。一是創(chuàng)作一些符合現在社會需求的作品,以及創(chuàng)新一些作品設計。另一個就是多培養(yǎng)一些年輕大師,重點挖掘那些愛好東陽木雕,愛好這門藝術,愿意投身這行業(yè)的青年人才,培養(yǎng)他們取得技術方面的進步,傳授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經驗,教會他們根據不同時代創(chuàng)造不同作品。
賈正:您多次提到青年人才,培養(yǎng)木雕的接班人,目前東陽木雕在培養(yǎng)新生代力量方面有何舉措?
陸光正:無論是開拓國內市場,還是重拾海外市場,都必須依靠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要靠老人,更要靠年輕人。目前產業(yè)發(fā)展還是比較好,主要一點就是現在國家培養(yǎng)下一代新生力量,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方法培養(yǎng)青年,能夠繼承我們這個傳統(tǒng),東陽木雕以后發(fā)展會越來越好。東陽目前正在著力培養(yǎng)木雕接班人,而且多種培養(yǎng)模式并行,除了傳統(tǒng)的“師傅帶徒弟”模式,技術院校的培養(yǎng)模式也已非常完善,包括中專、大專教育。東陽技校、東陽廣廈學院每年都有上百人在校系統(tǒng)學習木雕專業(yè)。根據專業(yè)特點,初中畢業(yè)就能報考,連讀五年直到大專畢業(yè),這就讓一批青年人才得以進入木雕行業(yè)。以前,就連我們木雕工匠自己的孩子都按部就班地高考上大學,現在大學有了木雕專業(yè),年輕人可以學藝上學兩不誤,木雕事業(yè)的選才余地就更大了。
賈正:人才是傳承,是根本,如果要成為一名東陽木雕大師需要掌握哪些藝術精髓?
陸光正:所謂大師,不僅要善于傳承和創(chuàng)作,更要有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東陽木雕是客體藝術,客體藝術必須是與時俱進的。要想做好東陽木雕,第一要有很強的繪畫基礎,第二它要有過硬的雕刻技術,第三需要懂得建筑等各方面的知識。比如,我們要在故宮、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里面做裝飾,就要懂得建筑結構的方方面面。你設計出來,雕刻出來的作品既是工藝品、藝術品,又屬于建筑上面的一個部件,這個部件起什么作用,它的載重量、牢固性怎么樣,需要多少部件組合起來,不能破壞建筑里面的整體性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專業(yè)的知識。在家具方面,你必須知道宗教佛廟的家具風格,場館展館的家具風格,不同文化地區(qū)的群眾有什么樣的風俗習慣等等。在雕刻方面,要表現人物,就要有繪畫人物的基礎,表現山水花鳥既要懂得山水花鳥的表現方式,琴棋書畫、各種文化、各種理念等等樣樣都得精通,因為木雕需要一刀一刀刻出來,絕對不能馬馬虎虎。
"絲路華章"——《中國夢》陸光正從藝六十年東陽木雕大展亮相國家博物館
賈正:“一帶一路”作為中國新的國際戰(zhàn)略框架,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多重發(fā)展機遇,同時也給東陽木雕帶來前所未有的市場開拓時機。東陽木雕將如何借助“一帶一路”東風重登國際舞臺,進一步發(fā)揚光大?
陸光正: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會和浙江省文化廳主辦的《“絲路華章”陸光正從藝60年東陽木雕大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幕,此次大展我共展出近百件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題的木雕精品,通過“序篇—中國夢篇”、“上篇—絲路記憶”、“下篇—復興路上”三個篇章,傳播絲路精神,表達家國情懷,謳歌偉大時代,寄望民族復興。這個大展不僅是我自己的作品展示,更是借機推動東陽木雕和紅木家具產業(yè)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qū),開拓國際市場,為東陽木雕產業(yè)尋找再次起跳的支點,打響東陽木雕品牌奠定基礎。二〇一三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得到沿線國家的熱烈響應,結下累累碩果,深深的民族自豪感使我充滿創(chuàng)作激情和靈感,用木雕來展現古絲綢之路歷史畫卷、“一帶一路”成果和意義以及絲路精神,是我作為東陽木雕非遺傳承人應有的擔當。今后我將計劃到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家展出,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沿著“一帶一路”不斷發(fā)揚光大。
賈正:“絲路華章”這一宏大的主題創(chuàng)作中包含許多木雕界從未涉足的現代和國際化題材,最大作品《中國夢》長二十點八米,高三點零八米,雕刻板厚二十五厘米,創(chuàng)下了木雕雕刻之最,這都是對傳統(tǒng)東陽木雕技藝的創(chuàng)新和升華。堅守傳承而又銳意創(chuàng)新,“絲路華章”主題大展的創(chuàng)作過程恰是絲路精神的最好詮釋和傳承,也是您六十多年來對東陽木雕文化及技藝的厚積薄發(fā)。
陸光正:東陽木雕文化和木雕技藝千年傳承,產業(yè)基礎深厚、工藝美術人才集聚、產業(yè)平臺完善,近年來木雕跟紅木的融合以及在建筑上的廣泛運用助推著東陽木雕紅木產業(yè)蓬勃發(fā)展,頻頻亮相國際盛會更是證明了東陽木雕紅木的獨特魅力。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在我看來,這有利于推動東陽木雕紅木產業(yè)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并重登國際舞臺恰逢時機?!吨袊鴫簟愤@個作品通過對五十六個民族一百二十八個人物的雕刻,反映了中華民族勵精圖治、奮發(fā)圖強,各族兒女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風貌。大家認可的作品才是自己滿意的作品。東陽木雕產品幾十年前就已經出口世界,那時主要消費者是海外的華人華僑?,F在,希望依托“一帶一路”這個平臺,通過研究和努力使東陽木雕真正走向世界。同時要培養(yǎng)有文化知識、有藝術水平的雕刻人才,使整個行業(yè)發(fā)展的越來越好,這就是我自己的“中國夢”。
"絲路華章"——陸光正從藝六十年東陽木雕大展
賈正:在今天藝術家們都在注重藝術價格的時候,您如何判斷藝術價值與藝術價格的關系。
陸光正:藝術作品在藝術市場中獲得價格,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藝術家的價值,有利于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推進了藝術家藝術價值的體現和藝術的廣泛傳播。但在藝術商品化的過程中,當價格變?yōu)樗囆g創(chuàng)作的目的時,很多人便有利可圖,致使越來越多粗制濫造的作品充斥到人民群眾的視野和生活中。我們把藝術推向市場,不能以謀取暴利為初衷,放棄在藝術領域的崇高追求。作為藝術家,要把藝術的價值體現的淋漓盡致,而不是體現在價格上。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作品,精雕細琢,讓人民群眾喜歡,不能去做那些大量的粗制濫造的東西去市場賣錢。要駕馭一件真正有藝術價值的作品,需要多年的學習和研究,提升技法,升華藝術理念。這與做人是一樣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水準和藝術造詣,提升綜合素質,不能張揚,要一直潛心搞創(chuàng)作,要把每一件作品當藝術品去對待。